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牦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玉政办﹝2018﹞12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州政府各部门:
《关于加快推进牦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已经州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8年7月18日
关于加快推进牦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牦牛产业是玉树畜牧业经济的基础和支撑,是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精准扶贫脱贫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农牧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为认真贯彻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牦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牢牢把握“玉树牦牛”被农业部等9部委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战略机遇,全面推进我州牦牛产业发展,建设具有高原特色玉树特点的现代牦牛产业体系,实现牦牛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全州牧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现结合我州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重大意义
(一)加快推进牦牛产业发展是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玉树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三江之源,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全州草场总面积2.1亿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为1.7亿亩,是青海最大的生态系统。由牦牛和高寒草地组成的草畜系统对维持高原生态平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作为全省牦牛产业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牦牛产业是玉树最具特色、最具潜力、最有发展前景的农牧产业。加快发展牦牛产业,建立草畜平衡机制,推广划区轮牧、高效养殖、半舍饲等适用技术,必将对天然草地保护利用、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二)加快推进牦牛产业发展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战略抉择。经过多年实践,我州发展牦牛产业已经具备坚实的社会基础。国家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奖励补助机制和“粮改饲”试点工作的实施,有力夯实了全州牦牛产业发展的草料基础;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创新探索取得的成果,从体制机制上为发展牦牛产业积累了经验;高效养殖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为发展牦牛产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撑。牦牛肉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丰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牦牛肉及其系列产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坚持质量兴牧、品牌强牧,用全产业链思维推进牦牛养殖提质增效、牦牛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州牦牛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要求。
(三)加快推进牦牛产业发展是促进农牧民增收及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牦牛既是农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更是稳定增收的主要来源。牧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畜牧业强力支撑、离不开牦牛产业的健康发展。加快推进牦牛产业有利于牧民群众通过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观念,提高生产技能,增强致富本领;有利于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依靠发展生态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牧区贫困群众发挥自身的技能优势,并通过新型经营组织建设享受资源资产收益权,实现精准脱贫、增收致富,是牧区贫困群众精准脱贫的有效手段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路。
(四)加快推进牦牛产业发展是维护藏区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选择。玉树牧区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发育程度低,牧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社会主要矛盾更加突出。通过发展牦牛产业,提升畜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满足牧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牧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显得更为迫切。玉树联川络藏,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中肩负着重要责任,发展牦牛产业对促进藏区发展、牧民增收,维护地区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省州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建立健全牦牛产业链为主线,以草畜平衡、控制数量、提质增效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品牌建设、基地建设、体系建设、标准建设、机制建设为重点,全面总结应用生态畜牧业建设经验做法,充分应用现代科技、管理、营销手段,推进牦牛养殖增效、品牌增值、牧民增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生态优先,总量控制。坚持生态优先,在天然草地科学利用的基础上推进草畜联动,实现草畜平衡,推动形成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绿色发展方式。坚持以质立足、以质创优,少养畜、养好畜,提高个体产量与产品品质,走质量效益型发展路子。创新驱动,转变方式。创新牦牛产业发展方式和驱动方式,积极培育牦牛产业新主体、新动能、新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适度融合和全链条增值。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生产标准和产品评价标准,推进养殖规范化、加工标准化、物流现代化、营销网络化。深挖潜力,提升品牌。培育牦牛产品特色优势、挖掘牦牛产品特色功能,大力发展特色牦牛产品,促进资源优势快速向市场优势转变。高度重视牦牛品牌建设,高位企划,着力打造牦牛品牌,提升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加快拓展省内外市场,形成产品优质优价、产业良性循环的发展新格局。政策引领,市场主导。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完善扶持政策,构建服务平台,突出把现代科技、管理、信息、融资等手段融入牦牛产业。坚持用市场导向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引导养殖,倒逼产业转型。
(三)主要目标。突出有机、绿色、无污染优势,建基地、强龙头、树品牌、拓市场,加快牦牛养殖体系、加工体系、销售体系全产业链建设,真正把牦牛产业建设成为特色优势畜牧业发展的领跑者、实现草原牧区生态保护的调节器、广大牧民脱贫致富的承载体。全力打造“世界牦牛看青海,青海牦牛看玉树”的品牌效应,真正让牦牛成为玉树的符号。到2025年,牦牛饲养量控制在200万头以内,天然草场饲养量控制在160万头左右;年出栏从44万头提高到48万头以上;能繁母畜比例从47%提高到55%;肉产量从3.8万吨提高到4.2万吨以上。以“三增三适”(增温、增草、增料,适度规模、适度补饲、适时出栏)为核心的全新牦牛生产技术模式成熟,扶持牦牛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完善,现代牦牛产业体系基本建成,真正使玉树成为全省最重要的有机牦牛肉生产基地、有机牦牛养殖基地、优良品种核心养殖和保护发展区,全面确立玉树牦牛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牦牛产业中的中心地位。
(四)产业布局。西部三县为草畜平衡示范区、优良品种繁育区、有机牦牛养殖区。实行以放牧为主、适度补饲的养殖方式,加快实现以草定畜。东部三县为我州牦牛高效养殖区、有机牦牛肉奶主产区,有机饲草料种植区。推行暖季放牧+冷季补饲+高效养殖的半舍饲养殖方式,加快实现养殖增效。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牦牛饲草料基地建设。推进草原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草畜平衡,在东三县全面推进“粮改饲”工作,西三县扩大有机饲草料种植面积,大力推广“铁研53”、大麦鲜草等优质饲草料品种,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加大饲草料基地建设力度,提升饲草青贮技术与设施水平。扶持饲草种植、加工、配送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设,扶持和培育饲草生产加工园区建设。建立饲草料运输绿色通道,支持区域间开展草畜联动和协同种养发展提高牦牛生产的草畜配套能力。
(二)加强牦牛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6县市依托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建设千头牦牛标准化生产基地,大力推广牦牛“三增三适”养殖新模式,强化各类养殖标准落地。择优扶强,建设半舍饲牦牛规模养殖场9处,高端有机牦牛肉生产基地9处,肉奶牛繁育基地7处。大力推广小块农区“增草减料”牦牛养殖方式,扩大牦牛牧繁牧饲和牧繁农饲规模。
(三)加强牦牛仓储加工基地建设。加强牦牛产地屠宰、牦牛肉储藏设施建设,强力推进各类加工标准落地。重点扶持培育牦牛肉加工龙头企业3家,支持加工企业通过整合重组实现强强联合,集团作战,上市发展。扶持物流园区建设,重点建设牦牛肉预冷集配、低温加工与仓储配送中心。建设牦牛特色产业园区,支持高端牦牛产品研发和生产,发展有机、绿色、功能性、出口型等高端肉产品。建立副产品收集、运输和处理中心,建立完善牦牛收购网点,建设牦牛产品批发市场。
(四)健全牦牛良种繁育体系。建立牦牛育种协会,在已有昆仑牦牛等地方优良品种的基础上,加快对玉树牦牛尤其是野血牦牛的遗传资源调查、保护和品种申报工作。加强牦牛本品种选育,加大牦牛良种补贴和能繁母畜补贴试点力度,提升牦牛品质。建设育繁推一体化牦牛良种繁育场7个,良种繁育基地20个。新建牦牛性能测定中心7个。
(五)健全牦牛科技服务体系。建立牦牛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