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30日
附件:
财务舞弊易发高发领域及重点应对措施
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执业准则规则,控制审计风险,在做好其他领域审计的同时,加大对下列近年来财务舞弊易发高发领域的关注力度,合理运用职业判断,对发现的可能存在的舞弊风险做好有效应对。
一、货币资金相关舞弊风险应对措施
(一)针对虚构货币资金相关舞弊风险。
一是严格实施银行函证程序,保持对函证全过程的控制,恰当评价回函可靠性,深入调查不符事项或函证程序中发现的异常情况;
二是关注货币资金的真实性和巨额货币资金余额以及大额定期存单的合理性;
三是了解企业开立银行账户的数量及分布,是否与企业实际经营需要相匹配且具有合理性,检查银行账户的完整性和银行对账单的真实性;
四是分析利息收入和财务费用的合理性,关注存款规模与利息收入是否匹配,是否存在“存贷双高”现象;
五是关注是否存在大额境外资金,是否存在缺少具体业务支持或与交易金额不相匹配的大额资金或汇票往来等异常情况。
(二)针对大股东侵占货币资金相关舞弊风险。
一是识别企业银行对账单中与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或高级管理人员的大额资金往来交易,关注是否存在异常的大额资金流动,关注资金往来是否以真实、合理的交易为基础,关注利用无商业实质的购销业务进行资金占用的情况;
二是分析企业的交易信息,识别交易异常的疑似关联方,检查企业银行对账单中与疑似关联方的大额资金往来交易,关注资金或商业汇票往来是否以真实、合理的交易为基础;
三是关注期后货币资金重要账户的划转情况以及资金受限情况;
四是通过公开信息等可获取的信息渠道了解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财务状况,关注其是否存在资金紧张或长期占用企业资金等情况,检查大股东有无高比例股权质押的情况。
(三)针对虚构现金交易相关舞弊风险。
一是结合企业所在行业的特征恰当评价现金交易的合理性,检查相关内部控制是否健全、运行是否有效,是否保留了充分的资料和证据;
二是计算月现金销售收款、现金采购付款的占比,关注现金收、付款比例是否与企业业务性质相匹配,识别现金收、付款比例是否存在异常波动,并追查波动原因;
三是了解现金交易对方的情况,关注使用现金结算的合理性和交易的真实性;
四是检查大额现金收支,追踪来源和去向,核对至交易的原始单据,关注收付款方、收付款金额与合同、订单、出入库单相关信息是否一致;
五是检查交易对象的相关外部证据,验证其交易真实性;
六是检查是否存在洗钱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存货相关舞弊风险应对措施
(一)针对虚构存货相关舞弊风险。
一是根据存货的特点、盘存制度和存货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存货监盘程序;
二是关注是否存在金额较大且占比较高、库龄较长、周转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等情形的存货,分析评价其合理性;
三是严格执行分析性程序,检查存货结构波动情况,分析其与收入结构变动的匹配性,评价产成品存货与收入、成本之间变动的匹配性;
四是对异地存放或由第三方保管或控制的存货,严格执行函证或异地监盘等程序。
(二)针对账外存货相关舞弊风险。
一是在其他资产审计中,关注是否有转移资产形成账外存货的情况;
二是关注存货盘亏、报废的内部控制程序,关注是否有异常大额存货盘亏、报废的情况;
三是存货监盘中,关注存货的所有权及完整性;
四是关注是否存在通过多结转成本、多报耗用数量、少报产成品入库等方式,形成账外存货。
三、在建工程和购置资产相关舞弊风险应对措施
(一)针对利用在建工程掩盖舞弊的风险。
一是检查是否存在与企业整体生产经营规划不符或与预算不符的异常在建工程项目;
二是检查是否存在非正常停工或长期未完工的工程项目,关注有无通过虚构在建工程项目或虚增在建工程成本进行舞弊的情形。
(二)针对通过购置固定资产实施舞弊的风险。
一是复核购置固定资产的理由及其合理性;
二是检查购置固定资产相关的采购合同、采购发票等,判断固定资产计价的准确性,关注是否存在混淆费用和成本属性来操纵利润的情形;
三是复核已入账固定资产的验收情况,观察固定资产是否确实存在并了解其使用情况。
四、资产减值相关舞弊风险应对措施
(一)针对通过不恰当计提减值准备人为调整资产账面价值的舞弊风险。
一是对于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复核企业资产减值的测试过程和结果,评价管理层作出的与资产减值相关的重大判断和估计,必要时利用专家工作;
二是对于持续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关注一次性大额计提减值的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以前年度未予充分计提减值的情况。
(二)针对通过不恰当计提坏账准备人为调整利润的舞弊风险。
一是复核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信用风险评估的相关考虑和客观证据,评价是否恰当识别各项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特征;
二是评价应收账款账龄与预期信用损失计算的合理性,复核计提坏账准备的准确性,检查计提方法是否按照坏账政策执行;
三是检查应收账款的期后回款情况,关注是否存在通过虚构回款冲减往来款等情形,评价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的合理性。
五、收入相关舞弊风险应对措施
(一)针对收入确认存在的舞弊风险因素。
一是客观评价企业哪些类型的收入或收入认定可能存在重大舞弊风险;
二是严格核查收入的交易背景,关注是否存在复杂的收入安排,收入确认是否取决于较高层次的管理层判断等;
三是详细查阅是否存在股权激励等可能构成舞弊动机的事项;
四是关注企业管理层变更后,收入确认政策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二)针对虚增或隐瞒收入舞弊风险。
一是严格执行针对收入的分析程序,关注报告期毛利率明显偏高或毛利率波动较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收入不匹配等情况;
二是借助数据分析工具,加强对收入财务数据与业务运营数据的多维度分析,有效识别异常情况;
三是检查交易合同,并综合运用函证、走访、实地调查等方法,关注商业背景的真实性、资金资产交易的真实性、销售模式的合理性和交易价格的公允性等,识别是否存在虚构交易或进行显失公允的交易等情况,必要时,延伸验证相关交易的真实性;
四是将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纳入信息系统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进行评价和测试,关注有无异常设定的超级用户等情况;五是分析收入确认政策的合规性,关注是否存在不恰当地以总额法代替净额法核算等情形。
(三)针对提前或延迟确认收入舞弊风险。
一是严格实施收入截止测试,关注收入是否被计入恰当的期间;
二是检查临近期末执行的重要销售合同,关注是否存在异常的定价、结算、发货、退货、换货或验收条款,关注期后是否存在退货以及改变或撤销合同条款的情况;
三是复核重要合同的重要条款,关注是否存在通过高估履约进度,或将单项履约义务的销售交易拆分为多项履约义务实现提前确认收入以及通过将多项履约义务合并为单项履约义务延迟确认收入的情况。
六、境外业务相关舞弊风险应对措施
(一)针对虚构境外经营相关舞弊风险。
一是结合境外业务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发展情况,评价境外经营的合理性;
二是检查境外业务供应链、交易流程、相关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编制流程,关注境外经营的真实性;
三是充分了解企业内外部风险因素,关注企业面临业绩压力、存在扭亏为盈等重大变化下管理层的舞弊风险,评价是否存在可能导致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情况,重点关注企业境外经营所在地是否存在影响持续经营的事项。
(二)针对虚构境外收入相关舞弊风险。
一是分析境外销售毛利率是否存在异常,相同或类似产品是否存在境外销售价格明显高于境内、境外销售毛利率明显高于境内等情形;
二是核查企业海关出口数据、出口退税金额、境外客户应收账款函证情况、物流运输记录、发货验收单据、出口信用保险数据等,评估其是否与境外销售收入相匹配;
三是检查企业汇兑损益的计算是否准确,是否与现有销售收入相匹配;四是关注境外业务的结算方式,销售回款是否来自签订业务合同的往来客户,对存在第三方代收货款情形的,关注是否与第三方回款的支付方存在关联关系或其他利益安排,充分评估第三方回款的必要性和商业合理性。
(三)针对利用境外业务虚增虚构资产舞弊风险。
一是对于储存在境外银行的货币资金,执行银行函证程序,关注是否存在被冻结的货币资金,是否存在大额境外资金,以及缺少具体业务支持或与交易金额不相匹配的大额资金或汇票往来等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