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常政办发〔2024〕20号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常州市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6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常州市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23〕35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发挥孟河医派特色优势,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中西医并重,围绕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点任务,加大投入与体制机制创新并举,着力改善中医药发展条件,提升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与科研水平,促进中医药产业创新升级,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为“常有健康”贡献中医药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能力。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增强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坚持遵循规律,发挥特色优势。正确把握传承与创新的关系,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发掘孟河医派精华,促进中医药特色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
  坚持均衡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医药高素质人才队伍和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中医药协同创新体系,推动优势互补,促进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快中医药优质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发展,努力推动中医药工作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工作活力。持续推进中医药领域改革创新,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政策措施,强化部门协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和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三)建设目标
  到2025年,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服务功能更加完善,中西医结合防病治病水平显著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中医药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中医药文化传播体系更加健全,中医药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中医药成为全面推进健康常州建设重要支撑。
  二、重点工程
  (一)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
  着力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质量,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发挥中医药整体医学优势,为群众提供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1. 重点医院建设项目。推进常州市中医医院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武进中医医院改扩建项目建设,溧阳市中医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溧阳分院)新院区力争2024年正式投运。溧阳市中医医院、金坛区中医医院转设三级中医医院,孟河中医医院提升为新北区中医医院,创成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2. 医疗集团建设项目。以城市中医医疗集团建设,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常州市中医医院作为牵头单位,与金坛区中医医院、武进中医医院、新北区孟河中医医院共同组建常州市中医医疗集团。集团建设重点围绕专科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培、管理共治、信息共联、文化共融等。开展中医正骨联盟等共建项目,推进常州市中医医院重点实验室、动物实验中心共享,集团内自制制剂调剂使用,探索集团内双向挂职,扩大名中医师带徒,加快集团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完成双向转诊、检验检查互认等,推动集团管理文化、中医文化融合。
  3. 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推进心血管科、脾胃病科、妇科、康复科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根据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DRG付费运行情况和医保基金可承受能力,适当扩大试点优势病种,巩固提升中医药特色优势。推进常州市中医医院省级中医紧急医学救援(疫病防治)基地建设,争创省级中医康复中心1个,新建省中医重点专科5个。推进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建设康复科、老年病科。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开展国家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试点工作。
  4.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建成2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和1个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实现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全覆盖。打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级中医馆,全市建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三级、四级、五级中医馆占比分别达50%、30%、20%。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建设示范中医阁,提供家门口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创建不少于5个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武进、溧阳、天宁率先创成。
  5. 中医护理推广项目。全市二级及以上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院均开设中医护理门诊、中医护理特色病房。依托常州市中医医院成立常州市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每年全市推广中医护理适宜技术项目不低于10项,其中孟河医派特色中医护理技法不低于3项。
  6. 中医药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中医药数字便民和综合统计体系建设,推进智慧中医医院建设,开展中医特色的互联网诊疗服务。推广应用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利用数字化、影像化技术优化传承手段,将中医健康管理数据嵌入居民健康档案。开展中医医院信息化基础达标建设,三甲中医医院电子病历应用分级评价达到5级以上,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达到4级以上。
  (二)中西医协同推进工程
  健全中西医临床协同体系,完善中西医协同长效机制,提升中西医协同攻关水平,“宜中则中、宜西则西”,为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
  7. 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创新建设项目。推进市一院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共建项目,创建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推进市一院肿瘤科、市二院普外科积极创建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强化软硬件建设,组建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平台和多学科团队,将中西医联合查房、会诊纳入医院管理制度。
  8. 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同建设项目。设立市级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专项。根据国家和省部署,遴选一批项目单位开展中西医联合攻关。形成胃癌、慢性肾功能衰竭、肝炎、肠易激综合征、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常州市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并积极参与省级专家共识制定。
  (三)孟河医派传承创新工程
  充分发挥孟河医派特色优势,挖掘传承医派的学术精髓,提升传承创新发展能力,助推中医药现代化,让孟河医派在守护百姓健康福祉、擦亮城市特色名片中焕发新作为,打造中医学术流派传承的全国范式。
  9. 孟河医派创新平台建设项目。依托孟河医学研究院、省中医流派研究院孟河医派分院、中西医结合骨伤研究中心等平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推动孟河医派人用经验研究与转化重点实验室创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加快5家孟河医派名方验方成果转化合作基地建设。
  10. 孟河医派古籍文献传承项目。各有关单位进一步改善中医药行业古籍,特别是孟河医派古籍保护条件,全面开展中医药古籍文物定级、建档、备案工作,提升中医药古籍保护及利用能力。推动孟河医派相关古籍数字化改造和利用。
  11. 孟河医派专题研究项目。通过设立孟河医派研究专项,重点围绕孟河医派流派脉络梳理、优势病种制定、特色技术挖掘、中药制剂研发、炮制品种应用、孟河医派研究方法学等开展研究,构建孟河医派人用经验名方数字化研究及知识图谱,开展孟河医派人用经验名方多组学疗效精准评价及机制研究、基于“三结合”审评体系的制剂转化研究等。全面提升孟河医派研究的成果转化,提升临床价值、科技价值、经济价值。
  12. 孟河医派开放发展平台建设项目。成立世界孟河医派发展联盟,设立孟河医派发展基金,举办孟河医派国际高峰论坛,搭建国内外专家学者交流平台。实施全省中华文化走出去重点项目,中医医疗、教育、科研机构和社会团体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通过孟河医派海外文化馆建设、开展孟河医派海外巡展等,推动孟河医派文化海外传播。
  (四)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
  实施龙城强医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加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中医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建设高素质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
  13. 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通过外引内培,在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省中医药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中医药人才上实现突破。对标国家、省中医药人才项目,做好市级培育。实施市中医药中青年优才项目,培育省级以上中医临床优秀人才6-8名;实施市西学中项目,培育省级以上西学中高级人才6-8名;开展市名中医评选及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培育新增省名中医5-8名,力争入选2-3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和4-6名继承人;引进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等高层次中医药创新团队3-5个,培育中医药高层次人才梯队。做好省老药工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和省中医护理骨干人才项目。
  14. 基层人才培养项目。推动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实施,做好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持续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培养中医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中医馆骨干人才80名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合格人员达600人以上。全市名中医基层工作站不少于48家。
  15. 人才平台建设项目。常州市中医医院推进南京中医药大学直属附院建设,积极争创全国中医临床教学基地。依托我市已建成的国家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积极争创标准化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考核基地。
  (五)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工程
  加强中药种植养殖、生产、使用全过程管理,提升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促成多元化、多层次的中医药产业格局。
  16. 中药制剂中心及共享智慧中药房建设项目。依托常州市中医医院为建设主体,大健康服务企业参与建设运营,建立区域性中药制剂调剂使用平台,支持区域内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使用,并带动中药制剂研发和新药成果转化。利用“互联网+”技术,以标准化处方为基础,建立常州区域内处方流转平台,鼓励支持协定方推广运用。建设“数智化中药调配和代煎药服务中心”,实现中药处方智能化调配、煎药、配送。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