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徐州市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徐州市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徐政办发〔2024〕 2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徐州市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徐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7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


徐州市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低空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抢抓用好低空经济高速增长和产业密集创新的战略机遇,推进我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基础设施、应用场景、创新能力等持续提升,加速布局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应用场景为牵引,以基础设施为保障,通过引育低空产业项目、完善低空基础设施、拓展低空应用场景、提升低空创新能力,扎实推进全产业链布局和培育,努力探索适合徐州的低空经济发展道路,打造淮海经济区低空经济发展高地。

二、工作目标

到2026年,全市低空经济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低空经济关联企业约50家,专精特新企业约15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构建“3(徐州观音机场、新沂通用机场、沛县杨庙机场)+3(开通3条低空航线)+30(建成30个航空器起降点)”体系;场景应用有效拓展,以应用场景牵引带动产业发展,新增低空应用场景8个;创新能力加快提升,组建低空经济相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科创平台5个以上;低空服务管理保障机制逐步完善。

到2030年,探索发展跨省际的低空经济联动发展应用场景,推动低空经济成为全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引擎,着力打造淮海经济区低空经济发展高地。

三、重点任务

(一)低空产业集群培育工程

1.招引低空产业项目。编制徐州市低空经济产业图谱,鼓励各地、各有关部门围绕低空产业链环节,聚焦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飞行保障等领域头部企业,积极招引一批战略性、标志性、引领性产业项目。优先将符合要求的项目推荐列入省级和市级重大项目清单,保障要素供给,统筹协调调度,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建成投产。〔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以下工作均需各地落实,不再单独列出)〕

2.培育行业领先企业。支持新沂市、睢宁县、贾汪区、经开区、高新区等地现有的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做大做强,鼓励飞机制造、关键原材料、零部件等制造业领域重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延长产业链条,推动航空物流、文体旅游等服务业领域重点企业扩大运营规模、形成集聚效应。促进新招引企业成长壮大,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不断提升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和竞争力。(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责任单位:市科技局、文广旅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发挥徐州空港经济开发区航空产业平台优势,谋划找准发展定位,培育壮大航空航材、智能制造等产业。依托新沂通航产业优势,围绕通航制造维修、通航运营服务、通航文化旅游三大产业板块,大力发展新沂航空产业园。支持沛县杨庙机场利用现有设备、人员基础,积极拓展农林植保等业务。(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工信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文广旅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观音机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推动产业联动发展。依托徐州“343”创新产业集群中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与ICT、安全应急、精品钢材等产业集群优势,重点聚焦关键原材料、电池、芯片、传感器等环节,为无人驾驶航空器、eVTOL、通用航空器等低空装备研发制造赋能。支持低空制造、研发、运营类企业借助各类展览中心、展销会等平台开展低空装备展示、体验、销售等活动,打造淮海经济区低空装备展销贸易中心。鼓励金融机构及地方金融组织将航空器融资租赁业务延伸至低空经济领域,鼓励保险机构推出针对不同类别航空器、不同应用场景的精细化保险产品。(牵头单位: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商务局、发改委,人民银行徐州市分行、金融监管总局徐州监管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5.统筹建设地面基础设施。综合考虑现实需求、发展趋势、成本效益等,科学规划建设低空飞行器地面起降设施,逐步完善满足各类低空飞行器起降、备降、停放、维保、能源补给等飞行需求的配套设施。充分挖掘和利用徐州观音机场、新沂通用机场、沛县杨庙机场等既有机场设施功能,探索搭建各场站之间互动联通起降场体系。在符合条件的商圈、园区、景区、医疗机构、体育场馆、物流枢纽、消防救援站、应急物资库等区域,按需布局建设低空飞行器起降场(点)及配套设施。(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市住建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商务局、文广旅局、卫健委、体育局、消防救援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6.优化完善信息基础设施。逐步优化整合城市信息模型、时空大数据、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实景三维等基础平台,统筹低空空域资源关键信息,打造空地一体数字孪生底座,建设低空飞行服务站与无人机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助力低空飞行应用。支持通信运营商、在徐科研机构、企业等,有序推进低空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电磁等设施建设,探索依托一般城市地图、人工智能、图像感知、北斗定位、5G/5G-A等技术,提升通导感知和低空智联能力,构建设施互联、信息互通的低空物联网络,为低空管理服务体系提供数字基础支撑。(牵头单位:市住建局、数据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交通运输局、徐州通管办,责任单位:市城管局、公安局、气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7.分类划设低空航路航线。根据国家关于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空域和管制区域的划设规定,结合徐州低空空域实际需求,依托低空数字网络,开展低空航路航线规划和智能化研究,完善全市航路航线网络布局。积极与军方和民航管理部门进行协调对接,保障低空飞行器有序安全飞行,促进低空空域资源有效利用。(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市公安局、观音机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低空应用场景开发工程

8.探索交通运输类场景应用。开发徐州都市圈低空飞行服务,构建以徐州为中心、辐射淮海经济区的航线网络,推动区域中短途运输业发展。依托徐州观音机场、新沂通用机场,探索“临空+低空”有效衔接的客货运航线。支持有场景需求的头部物流企业开展无人机物流配送试点,发展无人机即时配送业务。开发城际飞行场景,探索利用eVTOL、直升机等开展包机服务,面向周边区域发展短途飞行、公务飞行、商务飞行等交通新业态。(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市邮政管理局、观音机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9.丰富公共服务类场景应用。加强政企协同合作,挖掘低空公共服务应用场景,推广低空飞行器的使用范围,全力推进巡查巡检、应急救援、市容管理、国土测绘、电力运维、生态环境监测等现有场景,积极拓展政务服务、医疗服务、农林植保、城乡治理等领域的场景应用,结合市情滚动开发其他应用领域。(牵头单位:市数据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公安局、应急管理局、城管局、住建局、卫健委、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消防救援局、供电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0.拓展航空消费类场景应用。支持贾汪国家航空飞行营地举办滑翔伞、三角翼、轻型飞机等航空体育运动和商业活动。推动云龙湖、骆马湖、督公湖、园博园等景点景区发展低空观光旅游,打造新的徐州文旅热点。通过发放政府消费券等方式,支持发展低空消费市场。创新无人机航空文旅新业态,支持开展无人机编队表演、航拍航摄等活动。依托徐州观音机场、新沂通用机场、沛县杨庙机场,围绕飞行执照培训、自驾飞行体验、青少年航空科普等领域,开展航空教培、研学等服务。(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体育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教育局、观音机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低空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11.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发挥企业作为低空经济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在低空飞行器关键原材料、中小微发动机、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机载系统、安全控制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对于关键核心技术有重大突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在试点示范、专项资金等政策争取方面给予支持。(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工信局、财政局、发改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2.打造低空科技创新平台。鼓励低空经济重点企业对接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在徐高校,围绕低空经济产业链,打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支持科研院所承接高层次科研任务,聚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并开展前瞻性技术研究。引导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和科创平台深化合作,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应用。(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工信局、教育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