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
合政秘〔2015〕6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2023年度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2024-05-28)规定,继续实施,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安徽省学前教育条例》,根据《中共合肥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合发〔2014〕6号)精神,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发展原则,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现就进一步推进我市学前教育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大力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一)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把学前教育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基础教育整体范畴,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把学前教育工作作为考核地方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承担学前教育主体责任,负责本行政区域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制定、布局调整、经费投入,统筹管理城乡各类学前教育机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承担发展农村和社区学前教育的责任,加强幼儿园周边环境治理,协助教育行政部门规范管理区域内各类幼儿园。(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

(二)建立多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健全政府统筹、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协调推进机制,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各级教育、发改、财政、规划、国土、建设、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工商、物价、房产等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要求,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共同推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城乡建委、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工商局、市物价局、市房产局,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排位第一的责任单位为牵头单位,下同)

(三)建立多元办园体制。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鼓励多元办园,扶持并规范民办幼儿园发展,形成学前教育公办、民办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学前教育需求。将教师培训、安全保卫、公益性岗位等纳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范围。(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

(四)保障学前教育投入。市级财政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继续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对全市新建、改扩建的公建幼儿园给予奖补,对社会力量举办的普惠性幼儿园实行生均补贴,并继续对困难家庭儿童学前教育实施资助。各县(市)区、开发区每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要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安排学前教育经费,确保学前教育经费及时足额拨付、专款专用。学前教育投入和经费使用情况要纳入教育督导范围。(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

二、加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
(五)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各县(市)区、开发区要将居民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纳入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执行《合肥市城市幼儿园基本建设规定》(合政〔2011〕200号),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的同时,规划建设好与小区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配套幼儿园。(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

(六)规范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规划部门要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详细的规划配套条件和幼儿园建设标准,并将幼儿园建设规模、配套条件、建设标准、幼儿园用地红线范围等有关事项纳入地块规划设计条件。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规划设计条件的具体要求,将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用地的供应方式、建设规模和标准以及产权归属教育行政部门等作为土地供应的前置条件,在供地方案中予以明确,并在土地划拨决定书或出让合同中予以约定。在小区配套幼儿园设计过程中,需由所在县(市)区、开发区教育行政部门参与方案设计,并在幼儿园施工图纸设计文件送审前,书面征求县(市)区、开发区教育部门意见。(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城乡建委、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

(七)严格审核把关。对于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建设单位未按照规定配建幼儿园设施,或未与小区当期住宅项目同步建成的,规划部门不予办理建设工程规划核实;未按照县(市)区、开发区教育部门审核后的设计图纸实施的,规划、教育等部门不予验收。达不到配建指标的住宅小区,以及因故无法配建幼儿园的,须经规划和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开发企业需缴纳教育设施配套费。(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

(八)及时移交小区配套幼儿园。幼儿园建成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要及时将配套幼儿园以及相关建设资料按属地原则移交所在县(市)区、开发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接收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原则上要举办成公办幼儿园;也可结合实际,以园舍“零租金”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举办“公建民营”普惠园。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开发区要建立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移交和管理长效机制,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规划局、市城乡建委、市国土局、市财政局、市房产局,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

(九)加强在建、已建小区配套幼儿园管理。以划拨方式供地的在建和已建成的小区配套幼儿园以及政府建设保障性住房或安置房小区配套建设的幼儿园,举办成公办幼儿园,或以园舍“零租金”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举办“公建民营”普惠园。已经对外出租的公建园,其房租用于减免幼儿保育教育费,合同期满后,举办成公办幼儿园或以园舍“零租金”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举办“公建民营”普惠园。以出让方式供地的在建和已建成的小区配套幼儿园,鼓励降低租金或以“零租金”举办普惠园,也可委托教育行政部门举办成公办幼儿园。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将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改变用途。(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

三、积极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十)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调整幼儿园结构,提高全市公办幼儿园比例。以县(市)区、开发区为单位制定幼儿园总体布局规划,合理确定公办园的布局,逐年安排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园。(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

(十一)大力扶持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各县(市)区、开发区要根据区域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普惠性资源布局和幼儿入园需求,积极扶持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幼儿园发展,不断提高普惠性幼儿园的比重。采取政府减免租金、以奖代补、委派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根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