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重点产业链及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
晋政办发〔2022〕59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
《山西省重点产业链及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年7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山西省重点产业链及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安全性和竞争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立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两会”部署,立足山西实际,以推行“链长制”为抓手,以做强“链主”企业为依托,培育10条重点产业链,实施7大专项行动,形成4项工作机制,注重补链、延链、建链、强链,夯实产业链基础,加速推进竞争力强、地域特色鲜明的本土产业链建设,加快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聚焦10条重点产业链,建立“链长+链主”的工作推进体系,通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带动“链主”做强做优、“链核”企业提质增效,着力提升国内、省内配套水平,重点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20-30户。到2025年,10条重点产业链规模效应初步显现,营业收入突破8400亿元,培育形成6条千亿级产业链、4条500亿级产业链,产业核心竞争力、市场占有率、抗风险能力全面提升。
二、重点产业链
(一)特钢材料产业链
围绕“原材料开采加工—特殊钢、精品钢冶炼及压延—零部件加工及装备制造”成链,重点解决产业链上游原料支撑能力不足,下游深加工能力偏弱、消纳特钢材料能力不足等短板,打造精品钢、高端冷轧硅钢、极薄无取向硅钢、车轴钢等高附加值产品,构建具备世界级核心竞争力的特钢材料产业链。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围绕“车用原材料—零部件—系统总成—整车—配套基础设施”成链,重点解决生产规模较小、相关配套零部件企业数量偏少、配套能力较弱等短板,打造动力电池负极材料、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智能化电动重卡及乘用车等高水准特色产品,构建产品种类较为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
围绕“原材料—关键部件、系统总成—轨道交通制造、智能煤机、工程机械”成链,重点解决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不强的短板,打造客运电力机车、快速掘进煤机成套装备、全地面大型特种起重机等拳头产品,构建辐射带动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
(四)风电装备产业链
围绕“零部件及原材料—整机设备制造—风电场开发运营”成链,重点解决上游叶片、轴承、电控等配套企业缺失,中游整机、塔筒企业竞争优势不明显,下游电力企业多而散,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不强等短板,打造大功率风力发电机、风电塔筒、风电整机等成套产品,构建国内一流的风电装备产业链。
(五)氢能产业链
围绕“绿色炼焦—焦炉煤气制高纯氢—制、储、运、加氢等设备及产品”成链,重点解决上游产能不足,下游氢能利用率不足、应用场景不多等短板,打造氢燃料电池电堆、氢气压缩机、固态储氢设备、氢能源车辆等氢能应用关键产品,构建安全高效的氢能产业链。
(六)铝镁精深加工产业链
围绕“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精深加工”“炼镁用白云岩—金属镁—镁合金—镁精深加工”成链,重点解决铝镁精深加工能力不够的短板,打造航空航天精密铸件、铝镁合金汽车轮毂、轻量化部件等高精尖产品,构建绿色循环的铝镁精深加工产业链。
(七)光伏产业链
围绕“工业硅—多晶硅—拉棒—切片—电池—辅材—组件”成链,重点解决上游多晶硅、拉棒、切片环节基本缺失,中下游电池组件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优势等短板,打造新一代N型光伏电池、高效光伏组件等行业领先产品,构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光伏产业链。
(八)现代医药产业链
围绕“制药原材料—医药研发—医药制造”成链,重点解决创新能力不足、高附加值品种缺乏、产品同质化严重等短板,打造道地中药材、特色原料药、经典中成药、生物创新药等具有山西特色的医药产品,构建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的现代医药产业链。
(九)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
围绕“材料—装备—芯片—封装—应用”成链,重点解决缺乏上下游配套、技术研发能力薄弱等短板,打造大尺寸碳化硅衬底、高端晶圆检测设备、高效深紫外LED芯片等进口替代产品,构建国内先进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
(十)合成生物产业链
围绕“玉米加工—合成生物单体—合成生物高分子材料—工业丝、民用丝、工程塑料加工”成链,重点解决下游配套企业数量不足、产能不能及时消化等短板,打造戊二胺、生物基聚酰胺、长链二元酸等技术领先的产品,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合成生物产业链。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产业链企业培育壮大行动
开展骨干龙头“链主”企业领航计划,支持“链主”企业强创新、优品牌、促转型,加快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速成长为掌握全产业链和关键核心技术的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充分发挥省级技术改造、数字经济发展等专项资金引领示范作用,加大对“链主”企业进档奖励,“真金白银”支持“链主”企业不断壮大,力争到2025年,形成千亿级“链主”企业2-3户、百亿级“链主”企业12-15户,通过“链主”企业做强做优,增强产业链整体稳定性、安全性、竞争力。开展“专精特新”“链核”企业培育计划,支持“链核”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提升、市场开拓,推动更多中小企业掌握“独门绝技”。重点用好创投、风投和政府引导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电价机制、能耗和环境容量优先配置等政策措施,全力培育一批产业链“小巨人”“隐形冠军”“单项冠军”,力争到2025年,全省“专精特新”企业达到3000户以上,通过“链核”企业提质增效,不断增强产业链细分领域主导能力。(省工信厅牵头,省财政厅、省小企业局、省能源局、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分工负责)
(二)实施产业链市场主体倍增行动
着力推进“产业链+市场主体”培育模式,深入落实强化市场主体要素服务保障的若干措施,及时出台专项配套措施,组成高含金量“政策包”精准施策,推动重点产业链市场主体上规模、增实力、提效益。推动“链主”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链主”切实发挥产业链引领支撑作用,积极带动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发展,不断提升整体产业链供给质效。强化中小企业政策扶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围绕重点产业链“链主”、头部企业需求,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推动更多中小企业融入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融合体系,力争到2025年,新增重点产业链规上企业195户,实现“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的链式集群发展。(省审批服务管理局牵头,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金融办、人行太原中心支行、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能源局、省科技厅、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管局、省国资运营公司、省小企业局等部门分工负责)
(三)实施产业链重大项目攻坚行动
加强产业链重大项目谋划,建立完善重点项目库,谋划实施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项目,着力储备一批补短板、强弱项的产业链基础能力升级项目,持续推动项目开工、签约、投产“三个一批”活动,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对符合全省产业规划的重点产业链项目在审批服务、项目用地、生态能耗等方面给予支持。强化市县两级项目建设属地责任,坚持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做好重点项目建设的动态监测,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问题,推动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建设、建设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效。(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商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能源局、省审批服务管理局和各市县政府分工负责)
(四)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引资行动
发挥招商对产业链发展的关键作用,聚焦产业链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绘制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精准锚定目标企业,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搭建重大招商合作平台,支持产业链对外招商推介。招商部门与“链主”企业紧密协同,推动省内企业与国内相关领域重点企业点对点对接,吸引来晋投资兴业。落实市县产业链招商责任,提升专业化招商水平,探索开展产业链市场化招商工作,引进落地一批高端优质项目,不断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省商务厅牵头,省工信厅、山西综改示范区管委会、省太忻一体化发展促进中心和各市县政府分工负责)
(五)实施产业链创新能力提升行动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用足用好各类科技创新支撑措施,运用揭榜挂帅、资金补助、引导组建创新联合体等方式,支持龙头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中小企业对重点产业链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加快创新平台产业链布局,在重点产业链优先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力度,运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政策,推动进入重点产业链供应体系。通过多方协同创新,全面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等部门分工负责)
(六)实施产业链金融资本助力行动
畅通产业链融资渠道,开展精深对接服务,围绕重点产业链资金需求,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在服务团队、审批流程、贷款规模、授信条件、融资利率等方面给予专项优惠政策支持,充分利用知识产权质押贷、诚信贷、制造业专项贷、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贷等金融产品,为重点产业链企业争取更多更好的金融支持。开展重点产业链上市企业培育计划,加快推动产业链企业上市,加强精准服务指导,将产业链打造成为上市公司集聚发展高地。(省金融办牵头,省工信厅、省财政厅、人行太原中心支行、山西银保监局、山西证监局分工负责)
(七)实施产业链供应链保稳行动
扎实推进保链稳链工作,按照“民生托底、货运畅通、生产循环”的要求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做好疫情状态下的通行证制度实施、物流领域疫情防控工作。建立我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白名单”,切实做到省际间协调互认,促进区域间、上下游有效衔接。指导工业企业、园区建立应对疫情工作预案,确保生产经营稳定。建立健全保链稳链企业诉求分类处理台账,细化复工复产、物流受阻、产业链供应链对接等关键环节管理,并及时推动问题解决。鼓励对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提供“一企一策”保障服务。引导企业建立多地、多企供应链配套体系,增强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缓冲、适应和创新能力。(省交通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商务厅、省公安厅、太原海关、山西综改示范区管委会和各市政府分工负责)
四、工作机制
(一)建立“五个一”省领导领衔推进机制
建立“一位省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方案、一套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