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合肥线上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2020-2025年)》的通知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合肥线上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2020-2025年)》的通知
合政〔2020〕1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2023年度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2024-05-28规定,继续实施,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安徽合肥线上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2020-2025年)》已经市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合肥市人民政府

2020年8月10日

安徽合肥线上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2020-2025年)

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线上线下经济有机融合的新趋势,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安徽合肥线上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数字江淮”工作部署,坚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突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聚焦线上制造、线上服务、线上消费、线上商务等重点领域,加快培育一批线上经济“创新型”企业,推广一批线上服务“应用型”场景,塑造一批“在线型”品牌产品,突破一批线上“通用型”关键技术,高水平建设线上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助力打造具有国内领先优势的数字经济高地,引领带动全省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试验区信息基础设施完备,业态特色鲜明,应用场景示范先行,市场主体充满活力。具体目标:

1.创建“10+”特色示范片区。聚焦线上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打造合肥滨湖科学城线上经济核心区,创建10个以上创新活跃、开放协同、各具特色的线上经济示范片区。

2.推广“100+”应用场景。聚焦“宅消费”“云办公(制造)”“网管理”场景推广应用,形成一批深度应用场景和优秀解决方案。

3.培育“100+”在线型企业。聚焦工业互联网、新零售、数字内容、在线服务、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引进培育一批线上经济创新型企业。

4.打造“100+”线上品牌产品。聚焦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引导企业加强产品战略储备与布局,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美誉度好的特色线上经济品牌。

5.突破“100+”在线关键技术。聚焦线上经济产品开发、模式创新、场景应用,开展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关键技术研发,引领线上经济发展。

二、重点业态

(一)探索发展“宅消费”

1.线上消费。顺应“宅生活”方式兴起的需求,培育发展线上超市、网上订餐、网络直播、微商电商等线上服务企业。支持商业龙头企业发展新零售和无接触配送,打造线上商业品牌。加快家政服务业在线平台建设,支持线上家政O2O模式发展。支持开展线上线下农产品展示促销,鼓励应用制冷预冷、保温保鲜等技术,规模化布局冷链仓储设施,大力推广农产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服务新模式。(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

2.线上教育。推进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建成互联互通、开放协同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强化教育云平台常态化应用,支持龙头企业与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加快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创新“网课”教育模式,推广“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应用。加快完善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等网络培训服务体系。(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数据资源局、市人社局)

3.线上医养。依托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全面开展三级医院智慧医院建设,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积极推广在线疾病咨询、在线诊疗、电子处方流转等线上医疗服务,引导医药流通企业拓展O2O新模式,拓宽居民电子健康码“一码通用”范围。加快建设市级养老服务云平台,探索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支持平台在就医、健康管理、养老养生等领域协同发展,打造健康消费新生态。(牵头单位:市卫健委;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数据资源局、市民政局)

4.线上文旅。依托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省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等载体,重点发展线上文创、出版、旅游等产业。推进线上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设施建设,丰富公共文化线上服务平台内容。建设完善“合肥文旅”服务平台,开展线上旅游试点,探索开发全景沉浸式在线旅游产品,实现“一机在手,畅游庐州”。(牵头单位:市文旅局;配合单位:市数据资源局、市科协)

5.线上出行。深化与大型互联网出行服务商合作,加快城市公共交通数据开放共享,完善“合肥通”APP智慧出行服务功能,构建城市智慧交通体系。鼓励龙头企业参与智慧出行项目,加快建设5G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完善“合肥停车”APP功能,加快实现全市停车位资源实时动态一体化线上管理。(牵头单位: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经信局;配合单位:市国资委)

(二)鼓励推广“云办公(制造)”

1.线上办公。依托“中国声谷”加速开发IDC(互联网数据中心)等线上办公硬件设施。鼓励发展居家办公、异地办公、移动办公等无边界协同、全场景协作的线上远程办公新模式,打造“随时随地”的在线办公环境。支持龙头企业拓展线上办公业务,开发协同文档、视频会议等多领域产品和服务。(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市数据资源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2.线上商务。鼓励运用3D、VR/AR/MR等技术发展云上会展新模式,实现线上会展与实体会展的信息共享互通,支持展会主办方采取线下办展与线上宣传相结合。建设完善线上就业服务平台,推广共享人力资源模式,开发线上职位发布、空中宣讲、远程面试等产品服务。鼓励发展法律咨询、审计会计、商务咨询、评估认证等线上中介服务。(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人社局)

3.线上制造。推广“无人工厂”生产模式,搭建行业级、通用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积极创建国家“两业融合”试点示范。鼓励龙头企业建设网络化制造系统和云端仿真开发环境,支持中小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云化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和运营优化,实现全产业链协作。(牵头单位:市经信局)

4.线上科创。完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线上平台功能,推进科研仪器设备、科研数据、科研文献及实验室的开放共享。依托安徽创新馆,整合知识产权和技术交易平台主体,组建线上线下互动的科技大市场,优化“政产学研用金”一体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推广线上“双创”服务,鼓励企业通过线上购买科技服务,搭建线上双创路演平台,提升创新创业水平。(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合肥滨湖科学城管委会)

5.线上金融。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知识图谱、区块链技术创新线上金融产品,探索开展生物识别支付、智能穿戴设备支付等在线支付结算服务,打造线上普惠金融。发挥“信易贷”平台作用,实现“线上申请、自动审批、自助放款”。持续推进税融通工程,促进税银数据的共享互动。(牵头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配合单位:市税务局、市发改委)

(三)推行实施“网管理”

1.城市运行管理。加快建设“城市大脑”,搭建新一代政务云和政务外网相结合的“云网融合”架构,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加快构建城市应急综合治理平台,提升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等平台运行能力,实现防灾减灾、公共卫生、生态环境、网络舆情等重点领域的智能化实时监控和统筹调度。健全政府社会协同共治机制,构建政企数字供应链,有力支撑城市应急、治理和服务。(牵头单位:市数据资源局、市应急管理局)

2.政务服务管理。优化完善“皖事通”“合肥通”服务营商环境和市民办事的功能,进一步简化政务服务网上流程。推动城市数据资源实现跨行业、跨部门智慧融合与应用,提升“一网通办”服务水平,实现长三角异地通办。全面实现企业证照“零见面”审批,推广“邮寄办”“预约办”,加快推进“全程网办”。(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市数据资源局、市市场监管局)

3.基层服务管理。加快建设“网络+网格”的社区治理智能共治平台和“雪亮工程”,实现智能化感知预警、网格化集约管理、一体化联动共治。搭建智慧社区平台,拓展智慧停车、智能门禁、智慧商圈、智慧社交、智能水表等便民应用,提供一站式数字化综合服务和监测预警。(牵头单位:市公安局、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1.提升网络基础设施水平。加快重点片区、交通枢纽、会展中心、商务办公区等5G基站部署,到2021年,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超2万个,实现县城以上区域5G网络全覆盖。合理布局4G、5G、NB-IOT(窄带物联网)等多张网络,全面增强接入支撑能力。推进IPv6网络规模化部署,实施LTE网络端到端IPv6改造。加强量子通信网络在城域网、城际网、行业专网中的规模部署。(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市数据资源局;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合肥供电公司、合肥电信公司、合肥移动公司、合肥联通公司、合肥铁塔公司)

2.提升数据存储计算能力。面向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和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华云、华仓、中国电信等大数据中心建设,满足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计算需求。探索建立与省级以上数据中心的互联机制,促进互联互通。(牵头单位:市数据资源局、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局)

(二)壮大线上经济支撑产业

1.扩大信息产品供给。围绕“芯屏器合”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3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发展5G、网络安全、下一代显示、高端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培育发展网络设备、电子核心器件、信息硬件和软件、智能穿戴等产品。(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局)

2.构建产业互联网平台。面向汽车、家电、制造装备等优势制造领域,鼓励重点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出一批线上协同办公、网络化协同研发设计、线上生产过程管控、上下游供应链协同等工业软件和APP。推动农业互联网发展,重点打造智慧渔业、智慧农机等特色产业互联网平台,鼓励和支持智能农场、智能渔场、智能果园等集成应用互联网。(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数据资源局)

3.提升数字内容服务。推动文化产业与现代制造、工业与设计、信息与旅游、体育与健康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壮大网络游戏、电子竞技、线上直播、数字出版等产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文化内容生产企业,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知名品牌。(牵头单位:市文旅局)

4.拓展金融和电子商务应用。发展数字金融产业,依托滨湖金融小镇、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合肥金融广场等集聚区,打造区域性智能金融科技中心,鼓励金融机构提升线上服务能力和数字风控技术,推动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依托中国(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鼓励企业积极对接跨境电商平台,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发展跨境电商;推进电子商务与制造业、商贸业、农业协同联动和模式创新。(牵头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

5.强化智慧物流支撑。鼓励骨干物流企业搭建综合物流服务平台,整合仓储、运输和配送信息,统筹优化社会物流资源配置。鼓励应用智能化物流装备提升仓储运管、快递分拣操作水平和效率。支持发展智能快递柜(储物柜)、外卖保温柜、冷链储藏柜等新型社区化配送模式,加快推进农村物流末端配送体系建设。支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