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九江市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九府办发〔2024〕29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市政府文件的通知》 ( 九府办发〔2025〕1号)规定,将附件第三大点第(一)点中的“本措施适用于在九江市范围内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电子信息企业、软件企业”修改为“本措施适用于在九江市范围内合法经营,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电子信息企业、软件企业”。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将《九江市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4年10月15日
(此件主动公开)
九江市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赣府字〔2023〕40号),深度融入万亿京九电子信息产业带,突破我市电子信息千亿产业关口,抓住半导体集成电路发展窗口,抢占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投资风口,实现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九江市委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进制造业“9610”工程,聚焦电子信息“4+X”产业,坚持以链壮群、以群强链,促进链内、链间、链群协同发展,培育一体化定位、差异化分工、融合化发展的“一带三引擎多基地”的集群发展格局,按照“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的发展途径,争创国家级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工作目标
(一)产业规模实现新跨越。
三年内,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力争实现年均增速20%,到2026年,我市电子信息“4+X”产业中电子电路材料、LED显示和照明、智能电器、智能终端4大优势产业链营收分别达到500亿元、300亿元、300亿元、200亿元,在“X”中包括的人工智能、数据要素、低空经济等产业达到200亿元。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总营收超过1500亿元。
(二)创新能力实现新突破。
以西安交大、华科大落户九江研究院为依托,在高端电子电路材料、新型半导体显示和照明、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产业链重点领域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到2026年,全市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50家以上,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独角兽、瞪羚企业)达到80家以上。
(三)企业量质实现新提升。
加快电子信息企业向产业链中高端转型步伐,提升资源配置优化水平,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循环化发展,支持高端电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鼓励企业开展电子信息产品回收利用,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形成一批优势企业。到2026年,力争规上企业达500家,其中,年主营收入超100亿元的3家、超50亿元的5家、超10亿元的20家左右。
三、重点任务
(一)提升传统产业。
1.聚焦产业链式集群发展。依托德福科技、生益科技、瑞智精密、TCL空调、亚华电子等四大优势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围绕细分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通过精准招商,大力承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带和武汉光谷的电子材料、智能家电、LED显示和照明等产业产能转移,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不断强链、延链、补链,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梳理产业链骨干企业和独角兽、专精特新等重点企业,纳入上市培育系统,力争每年推动1家企业上市,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链主企业。
2.促进产业高端化延伸。推动加工组装低附加值环节向价值链高端延伸。PCB产业通过德福琥珀新材料、爱升精密二期等项目,不断推动我市PCB产品向高层、高频、高阶、高密度、柔性的高端PCB及其材料发展,力争各类PCB产量实现“翻番”,突破800万平方/年;在智能家电领域,支持恒通自控等企业产品从器件向模组延伸;艾美特、TCL、中汇达等企业产品通过智能化控制模块嵌入向智能家电智慧家居延伸;促进企业由传统加工制造向服务性制造的高质量发展,每年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0家,培育细分领域“单项冠军”企业2家。
3.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绿色化发展。以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和省级产业集群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为契机,电子信息企业率先启动数字化改造,通过数字赋能,为企业降本增效,提高市场竞争力。每年打造L6及以上省级数字化改造企业100家以上,力争在电子信息行业形成10家左右示范性强的“数字领航”“小灯塔”企业。同时引导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降低排放水平,提升亩均效益,进一步挖掘企业节能潜力,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布局一批电子信息绿色化技改项目,支持电子信息企业建设绿色工厂,支持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园区载体加快绿色园区建设。在电子信息企业打造10家左右绿色示范企业,1∼2家绿色示范园区。
(二)培育新兴产业。
1.发展半导体封测产业。密切跟踪武汉光谷的产业溢出,加强与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和光电实验室的合作,依托天漪半导体、正启微、德芯微等半导体集成电路的设计、封装、测试企业,大力承接半导体集成电路封测产业,依托山水光电、汉可泛半导体等企业大力承接部分光电产业。
2.发展新型LED显示和照明产业。加速推进东都UTG柔性显示材料、江西瑞显科技液晶显示二期、江西瑞晟光电LED封装等项目建设。依托东都、瑞德电子等企业大力引进UTG柔性显示、MiniLED、MircoLED显示等新型显示终端、模组及材料。抢抓全省推广无荧光粉LED照明灯契机,推动我市博林照明、力美照明等企业扩大生产,支持凯耀照明等企业启动无粉LED生产。在全行业鼓励企业吸收引进氮化镓(GaN)技术,改良改造工艺和产品。
3.发展新型储能产业。充分利用钒液流储能体量大、容量大,适合工业企业储能设施建设的特点,通过企业自建储能电站,工业园区建设公共储能电站的方式,大力开发和培育我市储能应用场景。结合我市钒矿资源禀赋和化工基础能力,大力引进钒矿的开采和冶炼、钒材料、动力电池、充电桩和储能相关企业在我市落户壮大,实现与现有的光伏锂电新能源行业互补发展。
(三)布局未来产业。
1.发展机器人产业。聚焦人工智能领域,重点依托“优必选”智慧行业总部、伟创电气等项目,通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在制造业积极打造机器换人场景应用,引进工业机器人相关项目在我市落户;在鄱阳湖生态科技城通过打造“无人之城”服务机器人应用示范场景,做大做强我市服务机器人产业。快速延伸到传感器、通信模组、伺服电路、控制模组等配套产业。
2.抢占数据要素产业。充分发挥中国电信总部在我市布局的中部云、信创云、鄱阳湖智算中心等项目的带动作用,在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建设智算产业园,辅助于利用信息自主创新技术的温冷数据存储,形成立足江西,辐射中部地区的省级绿色算力产业基地,打造可以满足各类算力需求的集通算、信创、智算、存储等能力于一体的算力体系,推动数据要素向确权、交易、挖掘、清洗、分析等产业方向发展,抢占数据要素产业发展先机。
3.布局低空产业。利用我市申报低空经济试点和北斗应用示范城市的契机,坚持错位发展战略,通过建设EVTOL、通感一体网络应用场景,依托翱翔星云、石钟遥感科技、壮龙无人机、京飞无人机等企业打造低空遥感网、生产制造运输和载人无人机;结合车联网的应用,逐步延伸到通信控制模组、北斗定位模组、新能源动力装置等配套产业。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实施。
充分发挥九江市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统筹推动作用,各地结合实际找准发展定位,提高思想认识,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作为制造业主攻方向,在项目招商、要素保障、企业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强化对接配合,共同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制造业攻坚行动方案,跟踪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和经开区百亿项目推进情况,每季度进行分析研判,并定期通报。
(二)强化政策保障。
统筹省市产业发展支持措施,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针对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发展方向,出台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专项政策(附件),加大扶持力度,从产业发展、资本招商、要素保障、人才引培、企业培育、金融支持、产业合作(联盟)、校企合作创新等全方位提供政策支持保障。
(三)强化开放合作。
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大湾区经贸合作、赣台经贸合作交流会等重大平台作用,精准邀请“三类500强”企业、大型央企、上市公司等科技型企业来浔考察;利用好市级产业基金,引导各类券商、投行、基金等社会资本参与,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基金支持力度,招引更多高质量电子信息项目落地。
附件:九江市关于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
附件
九江市关于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
若干措施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在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爆发式增长,特制订本措施。
一、支持方向
(一)支持高端PCB线路板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在我市设计、研发、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