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5部门 关于印发《淄博市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
淄工信发〔2024〕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文昌湖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淄博市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淄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淄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淄博市科学技术局 淄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淄博市投资促进局
2024年3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淄博市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部署安排,加快推动我市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协作机器人先进制造基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
以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为导向,面向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需求,坚持创新驱动和应用牵引,到2026年,基本构建起产业特色鲜明、企业集聚发展、配套链条完善、公共服务齐全的机器人产业体系,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协作机器人先进制造基地”。到2026年,机器人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拥有15个以上机器人领域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培育一批关键核心领域高价值专利和知识产权强企;机器人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培育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1家,营业收入20亿元以上骨干企业1家,协作机器人年产能达到6万台,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等关键核心零部件年产能达50万台套;机器人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有力支撑产业发展和行业应用实际需求,机器人应用数量突破1500台,重点在工业、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打造30个以上深度应用场景。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实施关键核心零部件攻坚工程
1.加快关键技术突破。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全面提升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综合性能。依托临淄齐都机器人产业园、高新区智能协作机器人生态产业基地、经济开发区梅卡曼德机器人项目基地等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开展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提升关键技术及产品的自主化供给和批量生产能力,强化对整机的有效支撑。(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加快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梳理机器人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需求,引导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以机器人技术攻关、装备提升、材料优化、工艺改进为重点,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建设机器人领域高能级创新平台,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重点产业园区为载体、高校院所为支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配套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补齐产业发展技术短板。(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局)
专栏1 机器人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突破
1.核心零部件
精密减速器:重点发展适合机器人应用的高效率、低重量、长期免维护的精密行星减速器、谐波减速器和RV减速器。
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优先发展高性能磁传感器及磁编码器一体化伺服电机、高力矩直驱电机、空心杯电机等机器人专用电机。
机器人控制器:重点发展基于总线的高性能机器人控制器、智能型机器人控制器。
2.关键技术
机器人减速机核心技术:重点突破高强度耐磨材料技术、加工工艺优化技术、高速润滑技术、高精度装配技术、可靠性及寿命检测技术以及新型传动机理。
专用伺服电机技术:重点发展高磁性材料优化、一体化优化设计、加工装配工艺优化等技术,提高伺服电机的效率,降低功率损失,实现高功率密度。
机器人控制技术:重点突破高性能关节伺服、惯量动态补偿技术、多关节高精度运动解算及规划等技术。发展并掌握开放式控制器软件开发平台技术,提高机器人控制器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和可靠性。
(二)实施产品体系优化工程
积极布局多样化产品市场。工业级领域,重点针对高稳定性、高精度定位、长寿命、高安全性、人机协同等需求,着重提高产品一致性和稳定性水平,引导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通过自研控制成本,加快国产替代,支持研发面向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锂电光伏等行业的机器人产品;消费级领域,针对产品设计好、功能丰富、个性化强等需求,着重开发提供人机交互的服务产品,加快功能迭代与推陈出新,支持研发医疗机器人、教育教学机器人、家用机器人。(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三)实施应用场景扩大工程
深入贯彻落实《“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推进行业智能制造水平提升,打造机器人应用优秀场景。
1.推动机器人进工厂、进生活。工业领域重点深化在汽车、电子信息、建陶、机械加工等我市优势特色产业的应用,着重在上下料、加工、装配等垂直细分环节加速突破,加快打造“机器人+智能工厂”、“机器人+数字化车间”;以消费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服务型机器人产品,充分拓展机器人在商业社区服务、医疗、教育、农业、建筑、矿山、应急等服务和特种作业领域的应用模式,提高机器人生产企业柔性制造能力,满足市场个性化定制需求,催生产业新业态。(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
2.建立常态化供需对接机制。搭建产业链、供应链、销售链畅通平台,组织召开机器人新产品发布会、机器人推广应用对接会等产业交流活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加快推动产品推广应用和场景打造。(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
专栏2 机器人应用场景
工业:加快机器人生产装备向汽车、电子、机械、轻工、纺织、建材、医药等领域应用拓展,研制焊接、装配、喷涂、搬运、磨抛等机器人产品,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打造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助力工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变革。
商业社区服务:加快餐饮、配送、清洁等商用机器人和烹饪、清洗、监护陪伴等家用机器人的研发应用,积极推动机器人融入酒店、餐厅、商超、社区、家庭等服务场景,满足商业及社区消费体验升级需求,提升商业服务和生活服务智慧化水平。
医疗健康:加快机器人在理疗、康复、检验采样、消毒清洁等领域的研发应用,推动机器人在医院康复、远程医疗、卫生防疫等场景应用,加强机器人在患者康复诊疗服务中的应用,助力智慧医疗建设。
教育:加大机器人教育引导,研制交互、教学、竞赛等教育机器人产品及编程系统,积极培育机器人校园服务新模式新形态,深化机器人在教学科研、技能培训、校园安全等场景的应用。
农业: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装备智能化改造,推动机器人在采摘收获、育种育苗、播种灌溉等领域的研发应用,推动机器人与农业种植深度融合,支撑智慧农业发展。
(四)实施优质企业群体壮大工程
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园区,以产业园区促进集群发展,发挥产业链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着眼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瞄准国内、国际机器人产业头部企业和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服务等产业链缺失环节开展精准招引,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供应商到我市设立生产基地,推动我市精密铸造、钣金、电子等零配件企业转型升级,向机器人制造所需的精密机械、电子元器件领域拓展延伸,培育特色产品和服务品牌,打造“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应用端”的机器人产业链。(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局;责任单位:临淄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专栏3 机器人发展方向及重点
1.实现机器人全核心部件国产化,打造机器人生态链。
对标企业:丹麦UR机器人、大族机器人。
2.兼顾重载和精度,实现工业机器人整机、核心零部件以及应用集成系统的研发、生产。
对标企业:瑞士Güdel(古德尔)公司、丹麦UR机器人、瑞士ABB公司、德国库卡机器人、FANUC(发那科)株式会社、日本安川电机、广州第七轴机器人、上海节卡机器人。
3.开展大模型、3D相机、视觉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等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
对标企业:日本基恩士株式会社、荷兰LMI公司、美国COGNEX(康耐视)公司、德国MVTec公司。
4.加大高端医疗器械机器人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对标企业:微创机器人、精峰医疗、青岛安捷医疗。
5.培育“人机交互+智能控制+3D视觉”研究为核心的专业的运动控制解决方案和机器人智能制造服务商。
对标企业:瑞士ABB公司、德国库卡机器人、FANUC(发那科)株式会社、日本安川电机、沈阳新松机器人、成都卡诺普机器人。
(五)实施产业空间布局统筹规划工程
立足临淄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基础条件和产业优势,引导资源和创新要素集聚,加快打造机器人产用结合集聚区、产研融合创新区,全面提升机器人产业首位度,形成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百花齐放的产业格局。(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临淄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专栏4 机器人产业布局及发展方向
临淄